首页home

回归万山

作者:网站管理员 来源:本站 发表时间:2017-10-23 14:33:19 查看:


       编者按:郑建平先生对旅游产业、建筑,尤其是古旧建筑的研究,有很深的造诣,是江西省知名业内人士。

       2015年以来,他曾受邀数度来到朱砂古镇,深入研究朱砂古镇的丹砂文化之魂,亲历和目睹了朱砂古镇发生的巨大变化。他的佳作《回归万山》,充满了对千年丹都的深厚情感,高度评价吉阳集团对这个枯竭性汞矿遗址如火如荼的建设及其对“万山魂“的传承。读后如坐春风,沁人心脾!也激励和鼓舞我们多谋善干,承前启后,朝着建设国家5A级景区的目标奋力前行!

  这是一张张那个年代再也普通不过的奖状,一个女孩从幼儿园、小学到中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。那一天我就站在她曾经生活和成长的家,整个屋子印入眼帘的除了散落的几件被遗弃的坏家具和烂棉絮,还有的就是曾经是那么一个小女孩无比自豪,贴满奖状满是灰尘的那面墙。那个屋子该有多少银铃般的欢笑,后来她又去了哪?

        死寂的房子是不会告诉我的。

       铜仁万山,曾经是共和国在特殊的五十年代设立的特区,这个特区不像后来的深圳,而是由于历史上就富藏朱砂汞矿,国家急需用汞来偿还苏联债务而设立的。

        那个时候的汞是国家战略物资,苏联需要它。于是共和国从部队、大专院校、城市以及其他相关单位抽调数千人紧急入黔,在这穷山恶水的万山特区开凿隧道、架起高炉干起了这么一番事业。这儿,成就了共和国的"汞都"。

    "先生产,后生活",这是那个火红的年代党提出的要求。不论你是多大的官,也不论你是多大的知识分子,大家都一样艰苦奋斗。可以想像那是多么的艰苦。据说,"万山人"因公殉职的干部的矿工很多,他们铸就了共和国的基石。

     这曾经是所"子弟学校"。现在已经鲜有人知道什么是"子弟学校"了。它曾经用的是混班制教学,整个学校有小学生、初中生和高中生,据说刚开始的时候还有幼儿班。

        一切都"因陋就简",一切都"为了前线",这就是传统,这就是共和国的精神,教育也不列外。

     据说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初,万山汞矿才还清了债务份额,并为国家创造了不菲的财富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矿区进入"资源枯竭"期,企业需要转型,近一万工人面临分流,涉及家属子女近数万。

        矿山"枯竭"了,但是一代一代的"汞都"人何去何从?这样的阵痛需要矿山的第二代、第三代,甚至第四代来承担。就像前面那位奖状上的女孩,"你"去向了何方?  

        以上展示的照片都是本人二零一五年五月初到万山时拍摄的,当时的情景是何等的凄凉。真有点"千山鸟飞绝, 万径人踪灭"的样子。

        但是,这些遗存不尽较好的将五十年代、六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都保存了下来,更将那个时期的政治生态文化部分保留了下来。这在全国其它地方都是极其少见的。

        二零一五年,吉阳人来到这个荒芜了近二十年的矿区,他们接手矿山公园,投巨资建设基础设施,理出并改造"朱砂古镇"和"火红的年代"影视基地,又根据万山地理环境优势,倾力打造"放下山庄"精品酒店旅游项目。"来到万山,看见万山,放下万山"这种极具特色禅意的主题能实现吗?相信吉阳人一定能做到。

      以下照片是我时隔两年多后的今天拍摄的,整个场地几乎没有拆除一栋房子,只是将过去的那些房子做了一番"修旧如旧"的改造。

        这是一处那个年代遗留下来的文化资源宝库,是一处孕育了"万山精神"的红色摇篮,后来者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关注她、爱惜她,并做好文化上的传承,有了文化传承,才能留住记忆。

  回归是一种爱恋,回归是一种意志。日出东方,神女守望,守望着"万山人"的回归,回归故里,才能找寻万山魂!那位可爱的小女孩,你是否听见了神女的召唤?

  当然,如果说有不太如意的地方,就是改造后的影视基地还是有点像"洗了的一样"。没办法,这是"通病"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文图   郑建平